望江南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断肠白蘋洲。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中的陆地。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仅三个字,就概括了她在倚楼遥望之前用心梳妆修饰的经过和切盼重逢的心情。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孤独的思妇身份,也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也寂寞之情,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船只之多反映失望之深,这里并未多费笔墨就使人领会思妇的心情。反衬其愁,这种刻画心理活动的手法极其干净利落。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这无知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蘋”为水草,蘋、水相依而生,蘋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蘋吗!触景生情,能不伤怀?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本是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蘋洲”的痛苦失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词人简介: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秾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的影响。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首成《花间集》。其内容多为离思别愁、闺情绮怨,但文字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内容理解: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词描写一位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斜晖”即偏西的阳光,从时间上呼应的词语是(梳洗),“独倚”不仅写出了女子孤独身影,也表现了她(孤独寂寞(类似的词语即可)),“脉脉”“悠悠”既写景又写(情),“肠断”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这首词虽短,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早晨)写到(傍晚);就景物而言,写了江水、楼、帆、斜晖、(白蘋洲)。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1.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三、四句的诗意。望穿秋水。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上?情感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盼亲人不归的失望与怅惘。?情感上经历了希望——失望——肠断的过程。艺术上清新淡雅、朴实自然。3.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4.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6.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7.《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8.《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9.“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也寂寞之情。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孤独的思妇身份,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遥相呼应。(意思对即可)10.“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11.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试题分析:“脉脉”、“悠悠”用叠词写景,景中有情。要分析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又抒发了什么情感。12.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试题分析: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了要“联系全词”,全词写主人公实际上有个时间过程,情感也有个酝酿过程。13.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梳洗罢”,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B.“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C.“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D.这首词以空灵豪放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征夫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含蓄深沉,不太容易理解,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
为在看文章的你,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