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话说乾隆年间,临平有个叫沈昌谷的青年,生得英俊不凡,他敏而好学,少年时就已中举,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前途无限。有天沈昌谷在路上遇到个行游僧人,看了他半晌,硬要塞给他三颗药丸,忧心忡忡地说道:“你大难将临,吃了这个药丸将有所缓解,到时候我再来看你。”沈昌谷根本不信天理之说,回家后随手把药丸扔进书橱。
没想到不久他就生了重病,药石无医。迷迷糊糊中用四川话自语道:“我是峨眉山上的蟒蛇,苦苦找了你两千多年,今天才找到你。”说着就见沈昌谷自掐脖颈,幸亏家人及时阻止,想到当时僧人给过药丸,在书橱里只翻找到一颗,和了水喂他服下去后才恢复常态,清醒之余沈昌谷也一下想起了历代前世的事情。
原来沈昌谷在王莽时期,名叫张敬,因战乱纷起,避世在峨眉山学道,和一个叫严昌的道士一起修行,闲时农耕,自给自足。刘歆诛杀王莽失败后,他的副将王均也躲进了峨眉山,给张敬、严昌二人当徒弟。三人辛苦开垦的土地,却常给一条车轮那么粗的大蟒蛇弄坏,因为只要它出洞游走,就会刮风打雷,庄稼蔬菜全都遭殃。
无奈之下,张敬想了个办法,他指挥王均削了许多竹刺插在地上,用毒药涂在上面,蟒蛇经过时受伤,不久后果真中毒而亡。且说这巨蟒,其实并非故意毁坏田地,它本来千年修行,眼看就要成龙,所以才会在每天活动时天生异像,结果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自然对张敬恨之入骨,就想着找他报仇雪恨。
不过时也命也,王均在王莽死后出山辅佐光武帝刘秀,被拜为骁骑将军。他敬慕张敬的才学能力,迎请张敬到洛阳,拜为统兵的征虏将军,势高位尊,巨蟒受震慑无法报仇;张敬再一转世成了北魏有道行的高僧;此后三世作了元朝的将军,战功卓著,巨蟒都不能近身。物换星移几度秋,只有今世只做了个普通举人,它等这一刻实在为时已久。
当日送沈昌谷三颗灵丹的游僧其实就是已经得道的严昌先生,本想相救奈何无缘。沈昌谷自知命不久矣,沐浴更衣后坦然而亡。严昌先生赶来凭吊,流泪拜祭后宽慰沈昌谷的家人不要苦恼,“将这一桩公案做个了结,终究要回到仙道。”话音刚落,人就飘然不见了。
以上这则传奇的故事,来自袁枚《子不语》中的《王莽时蛇冤》,志怪故事起于民间传说,追溯起来,想到关于王莽的民间故事,说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有个妇人在路边哭泣,声称儿子化作白蛇,横在路上休憩,却被炎帝杀了。王莽篡位成功后,有流传他就是当年被高祖斩杀的白蛇转世,因为王莽谐音是亡蟒,字巨君,所以出于报复夺了汉室江山。
这故事概是受到了“刘邦斩白蛇”启发。袁枚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不像蒲松龄、纪昀、冯梦龙等人,会在志怪传说中,处处晓以大义,希望可以警醒、教化世人。他倾向于“说”故事,在茶余饭后的闲暇之余,讲起一个荒诞而猎奇的传说,令人啧啧称奇,就点到为止了。就像袁枚在序言中所写:
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蒱,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
《子不语》全书约四十余万字,包括七百多个故事,大多短小凝练。袁枚力倡“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语言朴实的同时不雕章琢句、堆砌典故。看他的《子不语》就是这种朴素无华的感觉,光怪陆离之余,别无他意,消遣读之,短小精悍的故事,特别适合碎片时间翻看。
透过包罗万象的怪谈故事,我们也从文字间看到当时的社会、民生和经济状况。当然,这完全在于读者个人的体会,纯粹当作消遣的有趣闲书来看,也没什么不可。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文化投资,相遇一本好书,主是遇到更好的自己。《子不语》推荐给爱读书的你。
子不语(精选点校版)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9.5购买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