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统考公基抓好历史人文专项,才能考得8
TUhjnbcbe - 2021/4/13 11:08:00

公基抓好历史人文,才能考得80分+

各位小可爱,记得点“在看”。

另外,把本公号加星标,新文章才不会漏,上岸好编制才更有保障哟。

各位小可爱:

大家好,今天增哥分享一个观点,即为:参加事业单位统考(综合类、教育类、卫生类)公基测试时,只有抓好“历史人文”,才能考取更好分数,尤其是综合类考生,历史人文复习不好得分不高,想拿到80分+,在笔试排位中占据有利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增哥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先来看下基本考情分析:

1.公基考情分析(-真题)

通过考情分析,历史人文题量占比12.5%-18.75%,同时试题测查内容涵盖领域非常广泛,部分试题作答难度极大,考生如果没有复习全面、深入、系统的话,很难在这个“历史人文”版块得到高分。

2.真题内容精析(公基真题历史人文)

所以,结论是:公基抓好历史人文,才能考得80分+。

01

山东统考真题解析(历史人文)

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为官避事平生耻”出自()的诗。

A.王安石B.元好问C.郑板桥D.曾国藩

B

22%

(金末元初)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原句“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以诗言志,在其位则谋其*,做官避事是平生最大的耻辱,为了国家民族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元好问(年8月10日-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王安石(年12月18日-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绩显著。熙宁二年(年),任参知*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年)罢相。元祐元年(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郑板桥(原名郑燮,年11月22日-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扬州画派)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他们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因此称作“八怪”。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愤世嫉俗了解民间疾苦,他们的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摆脱了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

曾国藩(年11月26日-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治家、战略家,湘*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治、*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宣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

B.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

C.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年“七七事变”的爆发

B

56%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他们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北京*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治、*事及财*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巴黎和会(年1月-4月)是指一战中胜利的协约国为缔结合约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巴黎和会上各战胜国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但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最终构筑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九·一八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事冲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该事件的起因是日本*队炸毁自己修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队。以此为借口,日*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沈阳。

七七事变,又称芦沟桥抗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年7月7日夜,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第29*严辞拒绝,日*遂向中国守*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6.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下列关于台湾问题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A.年清*府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省会设于台北

B.年清*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C.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管理机构

D.年2月28日,台北市民为反抗国民*当局的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A

36%

省会设于台中。

B项:《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是中国清朝*府和日本明治*府于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还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该条约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项:“二·二八事件”又称“二·二八起义”,发生于年2月28日,是台湾省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

年2月27日,国民*警员于“台北天马茶坊”的街头查缉私烟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之后人民开始围观,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送医次日死亡)。

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国民*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府调驻守上海的21*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10.济南地铁以汉字“泉”为标志,呈现出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体现了济南轨道交通的行业特征。“泉”字标志属于()。

A.篆书字体B.隶书字体C.楷书字体D.行书字体

A

78%

济南地铁标志的设计以篆体汉字"泉"为主要图形元素,整体造型形如一块方形印章。

标志涵盖了济南城市文化积淀厚重,也是济南城市属性的映射,印章外形寓意济南地铁必将全心全意为市民出行负责的契约精神;经过艺术化处理过的"泉"字,似从隧道中驶来的列车,具有较强的识别性,既是济南地铁行业属性的充分体现,又似一双拱起的双手,象征济南地铁呵护泉城市民出行安全,同时也蕴含济南地铁以人为本的理念。

标志颜色以"泉城蓝"为主色调,象征济南地铁安全便捷的服务理念;"T"元素既是列车头部的一个部分,也是交通、科技和温度的英文首字母,强化标志的交通行业属性的同时,也寓意济南地铁智慧、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标志整体造型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感,城市属性与行业属性相互映衬,标志底部没有完全闭合,象征着济南地铁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构成独具济南特色的地铁标识。

篆书(篆文,篆体)是古老的汉字书体,广义指隶书以前的书体,狭义则特指大篆和小篆。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居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较籀文更易书写。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隶书为秦书八体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一般认为它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Regularscripts,别名正楷、真书等)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该风格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其中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楷体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

楷体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草书(别称:藁gǎo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

它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类,在书写过程中要遵循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的章法原则,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即为今草。

青岛地铁(QingdaoMetro)是服务于中国青岛市的地铁系统,为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青岛地铁在就开始正式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并于年部分开建,后因国家*策改变项目停工。年11月30日,地铁建设再度启动,其第一条线路(3号线)于年12月16日开始区间试运营,使青岛成为中国内地第22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青岛地铁标志以大写字母“Q”为主要元素,整体外形呈圆形,标志内部呈现出地铁隧道入口与下方波浪的结合,既展现出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独有的特性,又体现出青岛地铁交通的核心概念。

标志的内部展现的是一幅海岛相映的美景蓝图,圆形犹如一轮升起的明月,将海月相映的美好意境转化为青岛地铁发展的美好远景;绿色的应用寓意著地铁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地铁吉祥物:“畅畅”是青岛地铁的吉祥物,设计以绿色和白色为主,形象稚萌可爱,不仅体现了青岛市海滨城市特色和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展现了青岛地铁“包容、高效、卓越、责任、精进”的核心价值观。

11.古人所说的“绿蚁”“欢伯”“般若汤”,指的是()。

A.茶B.酒C.豆浆D.蜂蜜

B

32%

绿蚁、欢伯、般若汤都是酒的别称。酒还有别的称谓如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jùchàng)、白堕、冻醪(lao)、壶觞(húshāng)、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糵(qūniè)、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等等。

12.唐代诗人李白对山东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极为喜爱,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其中《古风·昔我游齐都》写到“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诗中的“华不注”位于()。

A.泰安B.曲阜C.淄博D.济南

D

12%

华不注山又名华山,金舆山。地处济南市东北角,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时称“华不(fū夫)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17.各地方言因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具体分为()。

A.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B.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

C.冀鲁官话、江淮官话、胶辽官话

D.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胶辽官话

A

71%

山东方言,山东话又称鲁语,山东话属于北方话,在发音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和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

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山东方言相关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及山东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曲阜等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21.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是当时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由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A.临清B.即墨C.亢父D.青州

C

14%

:齐纨鲁缟

临淄为齐地,亢父为鲁地,所以织品有“齐纨(wán细绢,细的丝织品)鲁缟(gǎo未经染色的绢;白色)”之称誉。

2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大众日报》创刊于()。

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C

85%

年是《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80=,抗日战争时期。

3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每一级考试的第一名都有专门的称谓,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分别是()。

A.秀才、举人、进士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D.乡元、解元、状元

C

86%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因此,选择C选项。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多年。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人才选拔制度发展历程: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征辟制:也是汉代选拔的一种方法。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年,魏文帝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他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43.中秋赏月是中国传统习俗,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月的美好诗词。下列诗词中,与中秋无关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D.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D

17%

A项,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写于年中秋,故正确,排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项,出自宋·李朴《中秋》诗。故正确,排除;

中秋

作者:李朴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C项,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故正确,排除;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辛弃疾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D项,出自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故错误,当选。

蝶恋花·答李淑一

作者: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因此,选择D选项。

45.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下列选项中,没有参加五四运动的是()。

A.大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A

90%

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有广大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群众运动爱国运动。故B、C、D项均正确,A项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46.孔子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显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对这段话概述最贴切的选项是()。

A.亲君子,远小人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高山流水,琴瑟相和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

96%

亲君子,远小人:《论君子小人疏》是唐代魏征创作的一篇散文。“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后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可以翻译成为,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高山流水,琴瑟相和:“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

B.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

C.汉代五铢钱以重量名钱

D.北宋时期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A

82%

A项,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故错误,当选;

B项,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故正确,排除;

C项,汉代五铢钱是一种中国古铜币,同时也是一种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铢”是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故正确,排除;

D项,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年)的成都。故正确,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49.“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撰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记述的时代范围为()。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崇祯帝

B.从夏禹到清光绪帝

C.从汉武帝到清乾隆帝

D.从秦始皇到明嘉靖帝

A

41%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由此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53.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列观点言论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孔子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C.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A

54%

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并非孔子名言。故错误。

B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故正确。

C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道德经》。故正确。

D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墨子?兼爱》。故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因此,选择A选项。

65.(多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A.建立中国共产*

B.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D.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BD

7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故本题选择ABD项。

74.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三次火攻”指的是()。

A.火烧连营B.火烧新野

C.火烧赤壁D.火烧博望坡

BCD

26%

据《三国演义》所述,三国时,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当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因此,本题选择BCD项。

02

模拟训练11题

1.下列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节点,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A

(1)“五四起风雷”指五四运动,是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2)“遵义定决策”是指遵义会议,是年1月中共中央*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挽救了红*、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卢沟燃烽火”指的是七七事变,年7月7日夜,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第29*严辞拒绝。日*遂向中国守*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奋起抗战,又称卢沟桥事变。

(4)“挺进大别山”是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刘邓大*向国民*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所以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因此,选择A选项。

2.下列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②《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④《南京条约》

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D.④②①③

D

①项:《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府和日本明治*府于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项:《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年清朝*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③项:《辛丑条约》是中国清*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攻入北京后,于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④项:《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年8月29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

因此,选择D选项。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迁编写完成的

B.陆上丝绸之路对促成宋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C.“杯酒释兵权”是汉朝削弱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争原则

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事家孙武。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资治通鉴》的主要编写者是宋代*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属于编年体史书。《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属于纪传体史书。A项错误。

B项:陆上丝绸之路由西汉时期的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宋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权实力强大,陆上丝绸之路相对衰落,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但对于宋代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有限。B项错误。

C项:“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太祖赵匡胤集中兵权、加强皇权的历史事件,而非汉代历史事件。C项错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他曾以清新诗意的文字引领我们投入“春”的怀抱,也曾用朴素真挚的语言为我们描绘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

B.许多旅游景点声称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其实“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

C.“思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唐代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真实地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苦难与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C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表达的是思妇盼望丈夫归家的感情。

因此,选择C选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项:以清新诗意的文字引领我们投入“春”的怀抱,指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用朴素真挚的语言为我们描绘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指的是《背影》,在《背影》中,朱自清用包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怡然自得,不与外界互通有无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的生活场景。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罗曼·罗兰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5.下列我国省份简称的来源与“九州”有关的是:

A.晋B.鄂C.豫D.鲁

C

九州,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C项河南省,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豫”。符合题意,故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山西省简称“晋”,最早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属于晋国,被称为“三晋之地”,因此直至今日,依然被简称为晋。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

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晋国后人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为姓。现分布于山西、山东、四川等地。

B项:湖北省,简称“鄂”。“鄂”据说是古国名,与九州无关,故错误,排除。

D项:山东省,简称“鲁”。“鲁”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鲁国。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在我国众多省份简称中,只有冀(河北省简称)和豫(河南省简称)与最古老的“九州”概念相关。

6.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下列关于“三大国粹”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人物画、山水画、野兽画、花鸟画

B.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中,五脏指的是:肝、胃、脾、肺、肾

C.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是:唱、念、做、打

D.京剧角色中“净”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C

京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野兽画不是中国画的分类,A项错误。

B项:按照中医的说法,“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胃属于“六腑”之一。B项错误。

D项:京剧中“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相貌上比较特殊的男性角色,不是女性角色,D项错误。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7.以下著名建筑与其所在国家不相符的是:

A.麦加大清真寺——沙特阿拉伯

B.比萨斜塔——意大利

C.雅典卫城——希腊

D.圣索菲亚大教堂——叙利亚

D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筑。故圣索菲亚大教堂不是属于叙利亚。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占地35万平方米,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A项正确,排除。

B项: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B项正确,排除。

C项: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治的中心地。C项正确,排除。

8.小张一边阅读历史教材,一边作批注,下列批注正确的是:

A.读到“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32%,美国占23%,德国占17%”,批注“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读到“西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批注“大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读到“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批注“标志近代美国确立三权分立*治体制”

D.读到“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批注“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治制度”

A

19世纪中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为代表),逐渐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电的使用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展,英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至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32%,毫无疑问,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郡国并行制度”指的是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制度,这种制度增强了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导致了后来的七国之乱,不利于中央集权统制。B项说法错误。

C项:《独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标志着美国的独立。《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治体制。故C项说法错误。

D项: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制度。D项说法错误。

9.《论语》记载,孔子有一天路过季氏庭院,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孔子愤怒的原因是:

A.八佾舞的内容过于奢侈淫靡

B.八佾舞超出了卿相之家的待遇

C.季氏主张大肆征伐,不行仁*

D.季氏疏于学习,沉迷声色犬马

B

西周施行礼乐制度,不同等级的人,其行为规范,所使用的祭祀物品,音乐、舞蹈,都有严格的规定。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八佾舞主要用于祭祀,也代表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孔子愤怒的主要原因是季氏的僭越行为,不是对八佾舞奢靡内容的愤怒。A项错误,排除。

C项:孔子愤怒的原因是因为季氏僭越行为破坏了周礼,而不是季氏主张大肆征伐,不行仁*。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疏于学习,沉溺于声色犬马,这是季氏的个人行为,孔子愤怒的原因他的僭越行为。故D项错误,排除。

10.(多选)下列诗句与出处和评价人物对应正确的有:

A.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西游记》——孙悟空

B.壮士英雄艺略芳,挺身直上景阳冈——《水浒传》——武松

C.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三国演义》——关羽

D.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探春

AD

A项:“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出自《西游记》第一回,描述的人物是孙悟空。A项正确。

D项:“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出自《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对贾探春一生命运的概括。D项正确。

因此,选择AD选项。

B项:“壮士英雄艺略芳,挺身直上景阳冈”是《金瓶梅》第十一章中对武松的评价。B项说法错误。

C项:“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是《三国演义》中对张飞的评价。C项说法错误。

11.(多选)下列选项中,与“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均属于诸子百家中同一个流派的有:

A.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ABC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属于道家经典,反映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特点。

A项:“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与题干材料均属于道家流派。A项正确。

B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与题干材料均属于道家流派。B项正确。

C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与题干材料均属于道家流派。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出自《韩非子·主道》,主张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属于法家思想,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欢迎各位同学参加“校长见面会”

拨打上述分校电话,即可预约,预约才能免费领取上岸图书大礼包。

学习讲话·时*速递·公基测评

上岸考编制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考公基抓好历史人文专项,才能考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