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世界历史评述美墨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以
TUhjnbcbe - 2024/3/14 9:18:00

引言

墨西哥是西班牙在新世界的主要势力中心之一,经过一系列*事上没有特色的战役之后,到了年,墨西哥总督辖区取得了独立地位。新独立的国家和美国都是扩张主义者。虽然西班牙和美国于年订立佛罗里达割让条约规定了一条萨拜因河边界,但是墨西哥渴望扩大领土。

得克萨斯的独立

墨西哥鼓励勤劳的罗马天主教徒殖民,指望他们保护人烟稀少的边境。尽管这样,它还是把得克萨斯的许多土地授予了康涅狄格州的摩西·奥斯丁。到年,美国在墨西哥城设立公使馆,此时由于赔偿损失的要求,开辟从密苏里到圣菲的驰道的计划,以及边界争执等,使得美、墨关系紧张起来。双方都渴望越过萨拜因线。

美国早期笨拙的外交官进一步阻碍了两国关系的改善。得克萨斯随着人口的增长,乃希望在墨西哥共和国内谋求独立地位。首府接连发生动乱,*治上不成熟的墨西哥人找不到成功的*治方案,结果不幸地使得克萨斯人被煽动起来。年得克萨斯人的叛乱引起了美国的同情,并暗中给予援助。这个争端酿成年4月21日圣哲辛托之战。是日午后,豪斯顿将*袭击圣安纳将*的*队,他们当时正在仓促构筑的工事后面午睡。豪斯顿突袭成功,击败了*府*。

得克萨斯的独立实现了,这起码使美国、英国和法国满意。它靠着一支舰只不多但有战斗力的海*保持独立。墨西哥拒绝接受这一现实,并于年11月3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如果吞并墨西哥国家领土得克萨斯将意味着宣战。然而,在华盛顿经过一番*治活动之后,年3月1日国会通过了合并法案。这是那些幻想建立一个连接两洋的大国的扩张主义者的一次重要胜利。得克萨斯和墨西哥一直存在边界争端,前者声言以格兰德河为界,而墨西哥则主张以努埃塞斯河为界。当波尔克总统决定坚持格兰德河边界时,战争的爆发肯定无疑了。

8月,名誉晋级陆*准将扎卡里·泰勒奉命进*得克萨斯。他得到的训令是保护得克萨斯,如果必要,“将所有墨西哥部队赶过格兰德河”。后来泰勒受权过河,并打散了正在集结的墨西哥侵略*。很明显,“一场大胆的进攻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年3月,泰勒不顾墨西哥的警告,率两千八百三十九人向马塔莫罗斯城的墨西哥驻*迫近。他在马塔莫罗斯城的对面修建布朗堡。4月24日,在格兰德河北岸有争议的地区巡逻队发生冲突,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入侵,战争爆发了。墨西哥*队开始强渡。

*队情况

1.墨西哥

年时,墨西哥*队是被征入伍的,即强迫服役的士兵组成的,他们大部分是印第安人的后代,由缺乏战术训练的贵族率领。除了年在坦皮科击败西班牙侵略*,以及九年后在维拉克鲁斯击败法国远征*之外,墨西哥*队一直是为国内*变服务的工具。在战术上,这种内战是一种无组织的步兵战斗,通常由骑兵冲锋结束。如果经过适当的训练和使之遵守纪律,这支*队尚能勇敢战斗并有一定的声望,但他们一般缺乏装备、供应和指挥。人们对圣安纳的看法不一,但他在*事上并不低能,有时干得很漂亮,只是不能保持稳定。总之,和当时美国的*队较量,年到年的墨西哥*队即使无能,但也是一支劲敌。

2.美国

自从年战争以来,美国国会的态度仍然既不赞成加强陆*,也不赞成巩固边防。民*保持着它以前的重要性。陆*部没有既定的后勤计划。面临一场新的对外战争,陆*总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建议扩编现有兵员,使其增至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三人。但是波尔克在年5月11日向国会提出的战争咨文中提议组织志愿*。国会通过征募服役期为一年的志愿*五万名,另外,把正规*扩大一倍。

可以预言,大多数人宁愿参加一年服役期的志愿*,而不愿参加五年服役期的正规*。尽管这种作法又出现了竞争性的招募,但*事*策比以前战时的*策有所改进。使用民*不多,正规*的百分比(百分之三十)提高了,志愿*证明有一定的战斗力。然而,征集的十万四千二百八十四人中,半数没有打过仗,是一种无谓的开支。在武器方面,美国拥有一种新式的前装来复枪,这种枪发射长的塔糖形的子弹,用一种改进型的带杯形头的推弹杆装子弹,方便而又准确。这种新武器在五百码内射击精度高。

作战过程

1.早期北部的行动

墨西哥统帅阿里斯塔将*在布朗堡和泰勒的供应基地伊萨贝尔港之间占领阵地。年5月8日,泰勒率*约两千人在帕洛阿尔托攻击两倍于己的墨西哥*。阿里斯塔安全转移后,翌日,泰勒攻雷萨卡·德·拉·帕尔马。这场战斗证明,美*的三种主要武器比墨西哥*的武器优越,墨西哥*在左翼被包围后即行逃遁。这就确保美*拥有影响整个战争的精神优势。

泰勒是一位无足轻重的战略家,但却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家和教官,他没有穷追猛打获取全胜。九天后他越过格兰德河,为了获得更多的马车竟在马塔莫罗斯等候了三个月。他恰好利用这个时间每天以六小时来训练志愿兵。8月,他率六千多人侵入墨西哥。经过三天战斗,9月21日攻陷蒙特雷,至此泰勒同意停战,但被华盛顿拒绝,乃重新进*,11月13日泰勒占领萨尔蒂略,12月挥师维多利亚。

其时,在流亡中的圣安纳得到美国的帮助回到墨西哥,因为美国以为他会缔结有利于美国的和平;但他没有这样做,却担任了在圣路易斯波多西集结的一支*队的指挥。圣安纳获悉泰勒要分出一部分*队去南部作战,兵力正在减弱,他于是制定了一个拿破仑式的计划。他准备向北进*,在萨尔蒂略附近击败泰勒,尔后利用内线迅速南下对付新的威胁。*府未能提供方便的运输或充分的后勤供应来支持他的这个计划,以致在通过二百英里艰苦的沙漠行*中,招致过多的伤亡。

2.布埃纳维斯塔之战(年2月23日)

当泰勒得知圣安纳逼近时,他撤至萨尔蒂略以南八英里。这里地形崎岖,其中有一条交通要道通过,圣安纳派遣一支骑兵纵队直趋萨尔蒂略,沿路进行辅助性的攻击,以其所率的一万四千名部队中的主力攻击美*左翼,美*的左翼当即溃散。美*乃从右翼向左翼调动,同时,杰斐逊·戴维斯上校率领下的预备队赶到,这才稳住了阵脚。圣安纳随即包围了泰勒的右翼。美国炮兵的有效使用防止了一次溃败,高超的步兵枪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天黑后,墨西哥失去了取胜的信心;双方都没有能力重新开战。

这一次战斗虽然未分胜负,但是圣安纳决定向圣路易斯波托西撤退,把战场让给了泰勒。虽然泰勒在战斗中显示了很大的胆略,但是就他部下五千人的胜利而言,他个人并未起什么作用。他的副官布利斯上尉对这次战斗可能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北方的主要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因为在战略上它是一个次要方面,不过泰勒因作战有功而于两年后进入白宫。

3.南方战役开始

陆*总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根据墨西哥*治上不团结的特点,正确地认为墨西哥首都是它的真正的重心。他所制定的一项英明的战略计划中,决定直接攻打该国的这一要害。为了节约兵力,北方的泰勒被降到次要地位。斯科特熟习普雷斯科特新出版的《墨西哥的征服》一书,一心想重温埃尔南·科尔特兹年的旧梦。

年3月,他取海路在维拉克鲁斯附近登陆。美*围攻维拉克鲁斯并占领该城,随即选择一条荒僻的山路进入内陆,在狭窄的赛罗戈多山口从侧面攻击圣安纳的强大*队,此时圣安纳的部队尚未完成防御工事。墨西哥人溃败并被追击,丢弃了大量物资,斯科特几乎未受损失。通往墨西哥城的道路敞开了;4月22日,斯科特在中央高原出现。几天以后,斯科特把四千名短期的志愿*遣回维拉克鲁斯,余下不足六千人的队伍不顾后方交通线继续深入,5月15日占领普埃布拉。经过休整并得到增援后,他于8月间率领一支精良的但仅有一万一千人的队伍重新进*。这支队伍包括三百名海*陆战队。

美*一进入阿纳乌阿克山谷,当时年迈的威灵顿公爵便评论说:“斯科特败定了,他不能占领首都,也不能退回基地。”尽管*治上不团结,圣安纳仍然凑集了另一支约三万到三万五千人的*队,但是这是一支缺乏训练的*队。结果是不能运用机动战术,他把全部*队都集中在首都,并在进入首都的各条要道加强防御。斯科特因此放弃主要道路,避免正面作战,并沿湖区迂回到首都的东南。由于发现有马车可通行的崎岖小道,斯科特的这一着棋成功了。

4.墨西哥城战役

斯科特艰难地通过墨西哥城南部的熔岩地带;他利用夜行*突袭敌人,8月20日晨在康特雷拉斯打赢一场小仗,追歼败敌,傍晚时在丘鲁武斯科再次获胜,随即占领该城。圣安纳请求并获得了一次休战进行谈判。斯科特发觉这只是绝望的墨西哥人加强防御的一种掩护,乃于9月6日结束休战,并在距首都不到三英里的塔库瓦亚集结。两天以后,由于截获错误情报,说是对方在城西莫利诺德尔雷伊一群石头建筑物里正在制造火炮,斯科特乃下令发动了一次伤亡很大的进攻。

12日,一阵猛烈炮击揭开了对墨西哥城总攻的序幕。13日主攻目标是位于墨西哥城西二百英尺高的查普尔特佩克山丘上的*事学院。在城南发动辅助攻击,使敌人误认为是主攻方向,从而牵制敌人。墨西哥人拼死战斗,保卫城门,但是斯科特强攻制胜。圣安纳的余部撤退了。斯科特建立了一个开明的、纪律严明的**府,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

教训与后果

虽然美墨战争规模不大,但其后果是巨大的。根据年签订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接受了格兰德河边界,并以一千五百万美元的代价割让从得克萨斯到太平洋的北部领土。这个地区的大部分早已被小股远征队占领;旧金山已沦于美国海*之手。墨西哥丧失将近百分之五十的领土,这是现存的近代国家中失地最大的情况。造成这个结果的责任,在于墨西哥的内部混乱,以及二十年未能找到一种成功的*治方案。

所以,尽管它一直保持二比一的数量优势,但在*事上不能成为一支强劲的*队,也不能统一奋力作战。组建一支扩大的正规*,并避免大规模使用民*,这就使美国打赢了他们到当时为止的最成功的战争。然而,仍然没有一项可行的*事*策能够为华盛顿所接受。*治上的不一致,特别是国会内意见不一致,妨碍了战争的努力。幸运的是,美国有幸得到温菲尔德·斯科特这位将才,他是美国的伟大战略家之一,他的大胆和英明的战略避免了一场长期的潜在的战祸。

这次战争,除了对美国的利害关系以外,也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第一次在其中充分发挥了作用的一次战争。这是一场农业社会与工业制度之间的斗争。经济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愈来愈大的作用从北方获胜这一事实得到了证实。约米尼清楚地认识到:“毁灭手段以惊人的速度日趋完善。”这点已被新武器的威力所证明。

这场格斗是总体战争时代的明显预兆。精神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影响了这次亦即第一次现代思想意识战争的结果。交战双方的目的都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妥协是不可能的。发射武器的改进在时间与空间上开始革新了使用火药的手段。来复线使枪炮加大了射程,提高了射击的精确度;枪炮得到加固以容纳威力更大的发射药。步兵火力的射程加大,使刺刀的作用微乎其微。

由于越来越多地使用了五百码射程内都能精确命中的前装式来复枪,部队不得不构筑掩体。铁锹斧头成了重要的*事工具。武器与子弹的大批生产使工厂发挥了作用。子弹阻止了骑兵的冲击,从而使这一兵种被作为骑马的、高度机动的步兵来使用。铁路使带战略性的交通运输和部队的机动性面目一新,当进行内线作战时更是如此。供应基地可以远在后方。联邦一方力量所在的一个方面就是较好地组织了铁路运输为战争服务。电报缩短了通信联络的时间,有利于保密和实施战略性突袭。

由于通信神速,像拿破仑进行的乌尔姆战役那样的大规模行动已成为极不可能的事了。而且,电报也宣告了随*记者的时代已经开始,他们过早地把将*们的战略暴露给公众,让他们检查。公开报道威胁着重要机密的安全。电报也扩大了指挥员控制的地域。只要有个得力的参谋班子,一个人可以在战场上指挥更多、更分散的部队。交战双方的*队都以全民武装为基础。南部同盟只有五百五十万白种人,但到战争结束时,该同盟累计动员了一百多万人。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北方所征召的士兵达二百三十七万五千人。在大部分战斗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这种情况,加上仓促使用缺乏训练的部队,便导致了密集战术的运用。

敌对的战略

1.联邦方面

“战时民主需要产生一个熟谙大战略,从而能够指导战争*策的*治领袖来充当国家首脑。”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保证了*事*策受文官控制,但在内战期间,林肯的法定职权和他对纯粹*务的干涉之间的界限是很狭窄和微妙的。林肯早就想物色一个信得过的指挥官,并且建立一个得力的指挥系统。他在*事上虽不能胜任其职,但他边干边学,而且很会处理人事关系。德高望重的温菲尔德,斯科特总司令提出一项蟒蛇计划,预想以占领南方港口(特别是有铁路相连的港口)切断一切通商往来,控制密西西比河,尔后东西两路大*步步紧逼,置同盟于死地。

南方陆路交通不便,河流代替了极为重要的铁路成为交通线,斯科特深知其重要性。由于农业南方“殖民地性的”经济依赖从北方和欧洲进口工业品,因此很容易受到贸易限制的打击。林肯未能及时认识到经济压力与陆地进攻之间的关系,因此并不欣赏斯科特的计划,尽管在其后的几年里,他错误地以零打碎敲的方式实施了这个计划。起初,林肯只是采取了部分的行动,于年4月18日宣布用海*封锁南方。林肯有时还有些战略远见,他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不知怎样去做。一些二流指挥官又使他的事更难办了。最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他本来早就认识到查塔努加的重要性,而后来却把注意力转到了并不起决定作用的东部战场。

2.南部同盟

杰斐逊·戴维斯是西点*校的毕业生,正规*官出身,在墨西哥战争中出类拔萃。他曾在皮尔斯*府中任陆*部长,当过众议院议员。戴维斯总统有这样的背景看来是很理想的,本可使他有能力领导他的国家为独立而战。可惜他对自己的*事才能估计过高,果真按宪法规定担任了总司令。而且他又无知人之明。他“独断专行、妄自尊大、是个缺乏幽默感的人,只会下命令、不会说服、听不得别人意见,对赞助与反对都不能容忍”。南方的战略比北方简单,其目标是独立,因此它的战略本应取守势。

根据克劳塞维茨的理论,防守比进攻要容易。南方正是处于这种优势地位。而且它可以成功地在内线用较少量的部队格战。从全面战略的观点来看,它能否作为一个国家生存下来取决于支配年美国革命的那些因素,即实行拖垮敌人的消耗战,争取外国的承认和援助来完成独立大业。为达此目的,戴维斯抱着这样一种错误的信念:对棉花的需求将迫使英法援救南方(在英国,百分之二十的成年男子靠纺织工业谋生)。

而实际上,英法却另外找到了棉花来源。南部同盟的外交宣告失败。戴维斯没有认识到南部同盟的*治边界与战略边界并不一致。前者沿波托马克河、俄亥俄河与密苏里河向西,包括肯塔基州和密苏里州;而后者则从波托马克河、阿巴拉契亚山到查塔努加,然后沿田纳西河到西洛,沿陆地至福尔顿,最后到小石城。战略要地是查塔努加,因为从地理上看,它是通向南方心脏的门户,又是连接外界的铁路枢纽。铁路东北方向通华盛顿,西达密西西比河上的孟菲斯,对内线战场防御的战略机动性来说是很理想的。

结语

亚特兰大作为沿海连接内陆的铁路网的中枢,则是腹地的重心。由于这些原因,*事上决定性的战场在西部。东部则是双方首都对峙的*治战场,许多历史家认为决定性的战场应在这里,他们设想南如果攻占华盛顿,就一定会获得欧洲的承认,从而导致南部同盟的胜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历史评述美墨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