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太极拳的核心见解,你应该了解
TUhjnbcbe - 2024/3/29 8:43:00

田秋信先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叔叔田秀臣学拳,承庭训,研太极,逾六十载,深得陈发科一脉太极绝学之奥义,以卓越的太极功夫享誉当代武林;他教学数十载,从政界大员、到学界巨子、到商界大佬,学者景从;他讲课从不拘泥古人言论,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充满智慧和启迪...

问:老师,我想请教一下,站桩应该是“收臀”还是“泛臀”呢?我看有两种说法。

田秋信老师:“泛”是冒出来,“收”也叫“溜”,泛臀不对,溜臀也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敛臀”,“敛”是在正常情况下不“泛”不“溜”。站桩是个好方法,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站桩是个好方法,但要正确地去站;站桩是个好方法,但不是站的时间越久越好。站桩就是为了“外静求内动,内动催外形”,他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记得有一次一位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副主席讲座,他说田老师在这儿我就不多讲了,我们打拳一定要“溜臀”,不要“泛臀”。我当时上去就说,我得“消毒”,“溜臀”是两个宠物打架,失败的夹着尾巴跑了,那叫“溜臀”。也不要“泛臀”,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略有收敛,就像你很高兴,但又没有表现在脸上,收敛着。站桩不要站太久,否则容易导致静脉曲张,厨师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应该打“活桩”,打拳就是“活桩”。站桩应该找明白老师指点,不然出现很多现象,你不知道有利还是有弊。不站桩,并非出不来功夫。中国个拳种,提倡站桩的拳种并不多,高手并不一定都是站桩站出来的。谢谢你!(众鼓掌)

问:第一个问题是“螺旋”、“缠丝”您讲是两个概念,我没有完全听懂。还有一个就是“金刚捣碓”的震脚,到底应该震还是不震?

田秋信老师:你很专业。这个“螺旋”、“缠丝”有人说很厉害,是陈鑫发明的,可以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相提并论。我说这样不对,螺旋缠丝是一个规律,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如果没有人,宇宙依然在公转与自转。螺旋是自转,缠丝是公转,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藤盘树,树死它也盘,就算藤死了也还盘,这是缠丝而上。你种个牵牛花,只要有杆儿,它就缠着上去。蟒蛇抓住猎物以后,缠绕使猎物窒息,肯定不是人教它的。螺旋,比如鳄鱼抓住角马,叼住以后它自己一螺旋,把角马拽到水里去了——这种运动方式在动物界与植物界普遍存在。刚才我说老太太纺线,那个纺轴叫螺旋,用手摇着把丝线缠上叫缠丝。所以它们不是一回事。这样回答好吗?(众鼓掌)关于震脚,它是一个全身心的松沉劲儿,直击下落,给地面以渗透力,有穿透力的才叫震脚。有人是在“拍脚”,像撒了一脚面或者土,还有人是在用足跟“跺脚”,像跺脚捶胸放声大哭的“跺脚”。“金刚捣碓”,“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对于拳术没有什么具体意义,重要的是“捣碓”。“碓”是我国南方用来舂米的工具,捣是向下砸落。我真想好好谈谈金刚捣碓,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根据地面的地质条件不同,我们所给的力度也要不同,如果是土地可以稍微使点劲,如果是广场水泥地,再非常用力的话,那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现在有很多错误的做法,比如右脚落地开得很大,正确的应该是与肩基本同宽。力量用得过大,地面给予的反弹力就大,伤的就是足跟和膝盖,也会震伤后脑。象征性地、适当性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使那么大力气,玩儿了命地伤自己。谢谢你!(众鼓掌)

问:田老师,打拳的时候经常会走神,走了又得回来,不知道怎么能够集中精神来打好一套拳?谢谢!

田秋信老师:这是个好问题。初学的人往往不容易走神,他得使劲记着老师怎么打的,得紧盯着、紧跟着。当自己练的时候,就像开车到路口看到有警察,精神集中一下,其他时间也容易走思,这是人的自然规律。但是在熟练以后,不管走思与否,连做梦都打不错,那就差不多了。如果真认真了,每个地方都打出质量来,你也就不会走思,一点一点地达到全身心投入。谢谢你!(众鼓掌)

问:田老师,有的人说打拳时力不在手,最终的力在胳膊,这是怎么回事呢?

田秋信老师:你被误导了。太极十三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今天我们单说一个“掤”字。很多书上写了非常多关于“掤”的论述,都莫衷一是,你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掤”。其实我高度概括就一句话——“掤”是运动中的张力!做任何动作,都既有扩张力也有内收力,就像呼啦圈一样。不要说得那么琐碎,从脚下到尾闾、从尾闾到头,那样说就把人绕晕了。说起这个“掤”字,几年前我在台湾,有26个国际级大师对我轮番轰炸,有一位大师说我提一个问题,你看我这个动作“掤”劲儿如何不丢?他想难为我。我说你兜里本来就没有钱,却老说钱不能丢钱不能丢,为什么呢?他说是啊,没钱怎么丢?所以如果根本没有“掤”劲儿,那就丢不了。“掤”不是形,形不代表劲儿,劲儿却可以充斥于任何形内。任何没有实质内容的表现形式,都叫空架子。所以如果说劲儿在哪儿在哪儿,在任何一个局部都是错的。太极拳像一个温柔运转的球体,是一个整体,一动无有不动,接触哪一点哪里就是切线。所以不要想这个动作是在这儿呢在那儿呢,好吗?(众鼓掌)

问:田老师好,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太极拳技击与健身之间的关系?

田秋信老师: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本质,发明这个太极拳是干嘛的。几百年以前肯定没有人给你设计一个健身动作,都是为了技击,这就需要动作的合理,才能使力量达到最佳的释放量。这个“合理”,正好意外地使你收获了健康,所以我们用太极拳的方式去健身。有人说太极拳不是武术,只能健身。我打个比方,就像军人用的枪,现在已经解放多少年了,我7岁那年解放军进的北京城,几十年不打仗了,军队每天还在训练,你能说枪是运动器材、健身器材吗?枪就是枪,所以拳就是拳。多了解一些每个动作的技击性,这样才能达到力度、速度、角度和准确度的最佳值,这个最佳就起到了健身的作用。我愿意多给大家讲一些技击原理,但并不是说让老太太练完回家打老伴儿去,不是这个意思(众笑)。这个动作是干什么用的懂了、知道了,才能最合理地把你的肢体和骨骼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就像一个金币,一面是图案一面是数字,你缺了一面他就不叫币了,不可以给它分割开来。谢谢你!(众鼓掌)

问:老师您好!现在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喜欢听着音乐打拳,请问这样好不好?

田秋信老师:这个问题很带有普遍性。音乐有它的节奏,太极拳也有自己的节奏。拳的节奏作用在于有效地保护自己以及攻击对方,打我打不着,我打他跑不了。音乐的节奏与拳的节奏感有所不同,不过我也不反对配合音乐。人家在练的时候,他爱听音乐,没有音乐就不舒服,那就让他听也无所谓。不过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是不需要配乐的,过去老前辈也没有。严格来讲,没有专为陈式太极拳设计的音乐,就算设计了也不对,这是不能量化的。晨练族们喜欢听音乐,咱们就让他们听吧,千万也不要过于绝对化。80年代有人曾经问我,田老师您打了这么多年拳,能不能给我们找一个特别慢的好音乐啊?我说你这个动作上哪儿找去,找哀乐正好儿(众大笑、鼓掌)。所以真正练太极拳是不用音乐的,晨练族你给他找一个好音乐,大家都高兴,是吧?(众鼓掌)

更多精彩,待续...

壹太极·安定门馆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的核心见解,你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