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华原创作品
曾国藩的爷爷曾星冈,为了方便曾国藩和弟弟们读书,在屋子旁边盖了一间两层楼的屋子,起名“利见斋”。这个名字来自《易经》里的那一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将来都会飞黄腾达。
楼上是先生的住处,楼下是教书的地方,除了曾家的几个孩子外,还有村里的几个孩子。
曾国藩小时候别看读书不行,可是心眼很多,还唆使着弟弟和同学一起捉弄先生,气走了好几个先生。但他帮爷爷破了一个雇工偷鸡蛋的案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这一年,曾星冈请来了一个先生,先生测试几个孩子背古文,轮到小曾国藩的时候,他结结巴巴背不出来,先生重重地打了小曾国藩几下手板,接着说:“像你这么笨的学生,读书也是白瞎,你要是将来能考上,我就给背伞去!”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一旦高中回乡,家乡敲锣打鼓地庆祝,会有人跟在后面打伞,就像皇帝出巡一样。
那个先生教了没多久就被气走了,于是白杨坪一带流传着一句话:曾子城要是能中进士,老师就要去背伞。
曾国藩牢记着先生的这句话,时刻鞭策自己,后来果然考上进士。有一次去拜访先生,先生想起以前的承诺,提出给他背伞,但是他拒绝了。没有先生的激励,他怎么会成功呢?感激还来不及呢,只不过那是后话了。但“老师背伞”的故事,却在湖南湘乡一带流传了下来。
小曾国藩除了刻苦读书,还会帮其他小朋友出谋划策,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白杨坪的村民都说曾家的老大,别看读书不行,可心眼很坏,这条“闭眼蛇”惹不得。但也有一些老人说他是小神童。(曾国藩被传闻是蟒蛇精转世,他经常耷拉着眼皮,至今在荷叶塘一带,还有很多关于曾国藩这条“闭眼蛇”的传说)
这一天,他正在屋里看书,他父亲曾麟书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一眼看到了小曾国藩,连忙把他拖出去了。
他爷爷曾星冈愣了:“你这是做什么?”
“县里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县太爷破不了,还下了悬赏呢,听说咱家这个孩子是个能够破案的‘小神童’,想让他去试试。”
说完,一溜烟儿地跑了,留下了表情复杂的曾星冈。
一路上,曾麟书把案件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给小曾国藩讲解了一下。
原来有两个生意人到湘乡县做生意,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路上途径一个破旧的寺庙,年长便留下借宿,年轻的那个进城办事,但当第二天年轻人回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长者了,后来是有乡民告知,破庙附近发现了一具尸体,正是那位长者,于是年轻人便报官了。
县太爷因为线索不足的原因,没有办法破案,听说了小曾国藩机智破了“鸡蛋案子”,又整蛊了老师,在当地的名字很大,被人称为不会读书的“小神童”,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让地保去找曾麟书,小曾国藩看看能否找到凶手。要是真能破案,赏银有20吊钱。
到了县衙,曾国藩小朋友看到有两个人跪在了公堂之下,一个穿着僧袍,一个衣衫褴褛。
县太爷见到曾国藩来了,立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小神童,来来来,坐我旁边!今天啊,你来当一天的县太爷,你来帮我审一下这个案子。”
小曾国藩并不怯阵,大大方方地坐在了县太爷的位置上,也不管父亲曾麟书怎么用眼神瞪他。
他坐好之后,往下面一看,打量着那个僧人,觉得眼熟,突然他想起了什么,便对那个僧人说道:“你不就是到过我家,要钱修地藏王菩萨庙的大和尚吗?”
老和尚也愣了一下,连忙磕头,十分害怕地说:“小爷爷,我没读过经书是我错了,真的是我错了,不过我真的是为了修庙才到处化缘的。”
小曾国藩看向了县太爷,县太爷点了点头:“没错,这个师父我是认识的。”
“来,你再说一遍庙里发生的事情。”曾国藩拿起了一根令签,指着和尚说道。
曾麟书急了:“儿子,那个东西也是你能碰的吗?快放下!”
县太爷笑了笑说道:“你的儿子现在才是县太爷,你跟我都应该听他的,就不要管了。”
老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说道:“小僧的确是见过那位长者,他想要在此留宿一晚,不是小僧不行方便,这位小大人你也知道,小庙正在翻修,就没有留宿他,他便离开了,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谁给你作证呢?”小曾国藩追问道。
“在敝寺里做木工的匠人可以为小僧证明。”和尚叹了口气,“也是小僧一念之差,若是让那位长者留宿在本寺之内,或许能免去他的血光之灾,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小曾国藩站了起来:“衙役大哥哥们,你们把那几个木匠带回来吧。”
几个衙役看向了县太爷,县太爷瞪了瞪眼睛:“看我干什么啊,听曾小县太爷的,还不快去!”
“是!”
曾国藩走到了县太爷的:“大人,在等那些木匠来的时候,我想先看一看那位长者的遗体。”
“可以,仵作,你带小县太爷去吧。”县太爷点了点头。
曾麟书拦在了儿子的面前:“大人,小孩子去碰尸体,总归不太好吧。”
县太爷听到曾麟书的话,点了点头:“是啊,仵作,你记住了,只能让小县太爷看,千万不能让他碰到尸体。”
听到县太爷这么说,曾麟书也没有办法,他也只是在衙门里当一个幕僚,只能听之任之了。
小曾国藩仔细查看了遗体,然后问道:“这位仵作老爹,请问死者身上可有什么蹊跷的地方吗?”
“这个人是被钝器杀害的,身上被搜过,没有半分的财物。”仵作回道,“应该是谋财害命。”
“是啊,生意人出门就是为了买卖,身上怎么会不带钱呢。”小曾国藩闭上了眼睛,又开始了“闭眼蛇”大招,
“真相只有一个!”曾国藩指着尸体头上的一些黄色的碎屑说,“仵作老爹,请你把这些东西收起来,一会儿用得到。”
就在小曾国藩验尸完毕后不久,仵作带着三个木匠回来了,小曾国藩于是回到了大堂上坐好。
“你们几人谁是领班?”小曾国藩一拍惊堂木,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中间那人说道:“我们就是接活一起干,没有什么领头。”
曾国藩发现另外两人轻轻瞟过他一眼,便笑了笑:“那好,我问你,你姓甚名谁?哪里人士?来此作甚?”
“回老爷,小的叫二虎,邻县人,两个月前,那边那个和尚找我们修庙,我就带着两个兄弟来了。”
“昨天晚上,有没有人在你们搭的棚子里留宿?”
“没有,我们干完活天已经黑了,回去便倒头就睡了。”
“那你跟我来。”小曾国藩把他带到了那具尸体处,“你见过他么?”
二虎低着头道:“我没见过这个人。”
“你这人有天眼吗?还是会算卦,看都没看一眼的人,你就知道不认识么?”小曾国藩略带嘲讽地问道。
二虎被小曾国藩的话吓得冷汗直流:“这个……小人那天记得很清楚,干了一天的活,并没有见过什么外人。”
小曾国藩冷笑一声,大声呵斥道:“老实交代,你是如何杀人劫财的?”
二虎听到这一声呵斥,打了个哆嗦,连忙扑倒在地:“小人冤枉啊,小人冤枉。”
小曾国藩慢慢地走到了木匠的身边:“你如果能自己承认,我可以轻判你;可你要是不认罪,等我找到证据指认你,那么你就等着给人家偿命吧。”
二虎看到小曾国藩只是一个小孩子,以为是在诈自己,便对县太爷说:“小孩子在这里胡说八道,大人,你可要为我做主啊!”
县太爷看到小曾国藩坚定的样子,也信了七八分,他清了清嗓子:“现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孩子就是县太爷,他怎么判你,我就怎么判你!”
木匠抬起了头,瞪着小曾国藩说道:“好,那你说,凭什么认为是我杀了人?那边那个不会念经的老和尚,那么需要钱去修庙,不应该是他干的吗?”
老和尚被木匠的话吓得差点晕过去:“你……你胡说八道!”
小曾国藩看了仵作一眼,仵作便把那些黄色的东西摆在了木匠的面前:“木匠,你告诉我,这是什么?”
“这是?”
“身为一个木匠,你不会连木头碎屑都不知道吗?”小曾国藩冷笑了一声,更像“闭眼蛇”了。
木匠被小曾国藩的样子吓了一个激灵:“是木屑,我当然认得。”
“好,既然如此,你自己看看死者的脸上、头发上,都有什么东西,看清楚了再回我。”
小曾国藩让衙役们提着他的后衣领,强行带到死者面前:“你看啊,看清楚了。”
“这……这,这没什么啊,就是……就是一个死人啊。”
“那些黄黄的东西是什么!”
“木屑啊,啊……”二虎自知失语,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小曾国藩生气地:“是你杀人的时候,身上的木屑抖搂上去的吧?你还有什么话说?”
二虎一改之前的嘴脸,连声疾呼:“小大人饶命,小大人饶命啊!”
小曾国藩走回堂内:“衙役大哥们,麻烦你们再去搜他们棚子的附近,必定有凶器和赃物!”
“是!”
县太爷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小神童!这么一小会儿就破了这件棘手的案子,我还以为是和尚谈钱杀人呢。”
“不要!我以后要参加科举考试,当大官的!”小曾国藩抬起头,看着县太爷说道。
“好,好孩子,有志气!你先跟你父亲回家吧,改天我会带着礼物登门道谢。”
曾麟书替小曾国藩拜了拜,便带着他回家了,这件事情之后,小曾国藩“神童”的外号就叫得更响了。
不过,荷叶塘那边的老人说,曾国藩小时候帮县太爷审案是不假,可那是他未来岳父欧阳凝祉导演出来的戏。
欧阳凝祉是湖南名士,与县令和曾麟书都是朋友,他会相面,去曾国藩家的时候,见过曾国藩之后,认为曾国藩将来会有出息,所以通过这个案子,想测试一下曾国藩的官运。没想到曾国藩不怯场的气势,令他刮目相看,更加认定自己没有看走眼。这才有了后来做媒不成,毅然把女儿嫁给曾国藩的那段传奇故事。
曾国藩夫人欧阳氏
而曾国藩也根据岳父的指点,融合了自己多年在官场上的经验,整理出了观人识人的名著,那就是《冰鉴》。这本《冰鉴》被后来的很多人所推崇,据说连蒋介石都喜欢看,放在床头研究。
现在的一些企业家,也喜欢看《冰鉴》,里面讲述可很多为人处世的妙招。
冰鉴全鉴(清)曾国藩著,东篱子解译中国纺织出版社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2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