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变胆小,都是家长爱做这3件事
TUhjnbcbe - 2024/2/20 16:44:00

有一位宝妈问菌菌,怎样才能让自家宝宝胆子大一些?

这时菌菌反问了她一个问题:

“孩子胆小时,你是怎么鼓励TA的?”

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大胆,不外乎这两句话:

“宝贝,你要大胆一点,不用害怕!”

“怕什么怕,有什么好怕的,你胆子怎么这么小,你看妹妹都不怕!”

菌菌要说,这些话在孩子要「冒险」之前,每一个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1、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其实,恐惧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天生带来,大部分孩子的「胆小懦弱」,是被大人养出来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些实验,把兔子、青蛙、小蟒蛇放在婴儿面前让接触,婴儿对这些东西都不怕。

图源:网络

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意思。

那究竟什么让孩子害怕了呢?这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一点儿危险都不让孩子接触

孩子爬高了怕摔下来、拿东西怕被砸、玩滑梯都怕被磕到……

这种过度保护已经司空见惯。

图源:网络

尤其在老一辈带娃过程中,那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反而会使TA失去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变得柔弱、害羞、恐惧。

◆孩子不服管教就恐吓

「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吃垃圾食品,就让医生给你打针」……

相信这些话,不止我们的小孩听过,我们小时候也听过。

图源:网络

殊不知,家长脱口而出的、带有恐吓的话,听得久了,有可能让孩子一生都陷入恐惧中。

◆给孩子贴标签

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内向=胆小,但其实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内向区别于外向,内向的孩子慢热、好静,除了亲密的朋友外,对一般人都比较冷淡,但这是完全正常的。

胆小指的是对某事某物感到害怕、畏缩,继而没自信、不敢尝试,遇事就哭。

图源:网络

本来孩子可能只是内向,但如果家人一直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那么孩子也会渐渐产生心理暗示,从假·胆小,逐渐变成真·胆小。

2

孩子胆小

家长要有技巧地引导

◆接纳孩子的恐惧

这是最重要的。

孩子害怕一件事,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没什么好怕的。

而是站在宝宝的角度思考,多陪陪孩子,最好能引导TA说出害怕的原因,对症解决。

图源:网络

◆用绘本帮助孩子缓解恐惧

当孩子害怕时,可以给TA讲一些关于克服恐惧、鼓励勇敢的绘本。

图源:网络

比如《我好担心》、《胆小鬼威利》、《吃掉黑暗的怪兽》、《寻找勇气的小老鼠》等。

让孩子明白:恐惧不可怕,勇敢面对才是小英雄。

◆适当放手,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怕孩子受伤,很多时候家长单纯的告诫是没有用的,甚至还会造成孩子更胆小这样的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想做的一件事,危险系数很小,可以允许TA尝试。

图源:网络

如果孩子害怕,可以帮孩子寻找别的小朋友一起,有同龄人陪着做,孩子尝试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家长不要担心,小时候犯一些小错,可能会得到一些「小惩戒」,孩子可能会记住,这样长大了也就不会犯更大的错了。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我在」永远比「不怕」对孩子帮助更大。

最后菌菌送给家长们一句话:爱和支持,是消除一切恐惧的利器。

大家觉得有用,可以给周围同样需要的家长,一起宝宝呵护,一起科学育儿!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变胆小,都是家长爱做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