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完颜氏的金朝女真,努尔哈赤的后金女真和满
TUhjnbcbe - 2024/4/3 17:44:00

金代女真人和后金女真人虽然都被称为“女真人”,但是二者不属于同一个民族,属于一个大族群中两个不同的分支,血缘上有一定的共性,种族上有一定的传承,演化的过程却不相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三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附近以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肃慎人。

秦汉至魏晋时期,肃慎人的后裔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勿吉,在隋唐时期被称作靺鞨,形成了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个大的分支。其中的粟末靺鞨后来建立了渤海国,最终被契丹人所灭。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就是辽金时期的女真人。

“女真”一词,最早见于唐初。《宋会要辑稿》中记载:“贞观中,靺鞨来朝,中国始闻女贞之名。”这里的女贞也就是后来一直沿用的“女真”。至此以后,女真族的名称就被正式确定了下来,之前的名称也逐渐废止,不再使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再到女真,并不是一脉相承的延续,这一族系在不断迁徙和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众多的其他族系,不存在所谓纯正的单一血统民族。

宋辽时期,女真人生活在辽国统治地域内,他们广泛分布于鸭绿江、长白山、黑龙江乃至日本海一带,此时的女真人已经发展的比较壮大了,这引起了辽国契丹人的忌惮,于是对女真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契丹人把女真人中比较强大部落南迁到辽东半岛的辽河流域,编入辽国的国籍管理,这部分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而依旧留在混同江(松花江)流域至长白山一带生活的女真人,没有被编入辽国的国籍,他们被称为“生女真”。“熟女真”和“生女真”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金史·世纪》中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

在“生女真”的三十多个部落中,完颜部的实力最为强大,由于他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可以制造武器和铠甲,这极大增强了完颜部的作战能力。

完颜部在强人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强势崛起,不但统一了女真各部,还终结了契丹人的统治,建立了金国。在随后的岁月中,金国先是发动靖康之变灭亡北宋,之后海陵王完颜亮又迁都中都(今北京)。到了金宣宗时期,金国由盛转衰,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就在金代女真南下建立金国,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叱咤风云的时候,在黑龙江中下游一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及库页岛一带生活着一群被称为“水达达”的女真人,他们还处在奴隶制阶段,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

金国建立后,在上京路下设置了胡里改路,因其辖境内的胡里改江(今牡丹江)而得名,治所在依兰县五国头城。胡里改路的辖境范围非常广阔,包括牡丹江及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地区,东北一直到鄂霍次克海、鞑靼海峡以及库页岛。当时的“水达达”人就居住在今天的外东北一带,过着比较原始的穴居生活,处在奴隶社会早期。因居住在胡里改路,“水达达”人也被称为胡里改人。

当时的金代女真并没有把胡里改人当成女真人的一部分,《金史.乌春传》中记载:“世祖使乌春(女真人)与跋黑(胡里改人)约婚,乌春不欲,笑曰,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与女真岂可为亲也?”由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在当时金代女真人的眼中,胡里改人犹如狗彘一般,显然是一种蔑称,说明金代女真人瞧不起胡里改人,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女真人。

元末明初,胡里改人中的两个万户府兀良哈部和斡朵里部,从外东北地区逐渐南迁,先是南迁至绥芬河,然后再南迁至图们江流域。同时,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胡里改人也开始南迁至呼兰河流域,形成了辉发、乌喇等部,被称为“海西女真”,因为“海西女真”长期与蒙古人混居,所以他们大多都带有蒙古血统;而没有迁徙继续留在黑龙江下游生活的胡里改人,由于处于偏远落后地区,被冠以“野人女真”之名,又称“东海女真”。

明朝洪武年间,斡朵里部的首领叫猛哥帖木儿,此人是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换句话说就是,猛哥帖木儿就是后来建州女真的祖先之一。

明永乐元年(公元年),明廷在胡里改部属地的基础上设置建州卫,位于今绥芬河流域,以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赐名李承善)为指挥使,大量女真部族纷纷来投。

明成祖朱棣用女真文颁布敕谕:“女真、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招抚之,使贡献”。其中的“女真”指的是生活在朝鲜半岛一小部分金代女真人后裔,他们后来大多融入了朝鲜民族之中;而“斡朵里”和“兀良哈”就是胡里改人。最起码在这个时期,金代女真和后来的建州女真的前身还是并列关系,并不存在传承关系。

明永乐三年(公元年),明廷又在图们江右岸的吾音会(阿木河,即朝鲜会宁)设置建州左卫。次年,在阿哈出的推荐下,明廷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第一任指挥使。

建州左卫和建州卫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后来由于战争、军事压力、饥荒等原因,猛哥帖木儿率部频繁地迁徙于图们江两岸。最后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斡木河的斡朵里部,在猛哥帖木儿的率领下,迁居凤州与阿哈出的建州卫会合。

由于胡里改人所使用的语言和金代女真的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所以当时的明朝和朝鲜称呼他们为“女真人”,因为他们生活在建州卫和建州左卫,也被称为“建州女真”。所以,胡里改人是“建州女真”的来源。

简单说就是,“建州女真”的祖先是“水达达”人中的斡朵里部和兀良哈部,他们是在元末明初,从外东北地区南迁至图们江流域,他们和金代女真之间没有传承关系。

明崇祯八年(公元年),皇太极颁布了一道谕旨:“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西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

在这道谕旨中,皇太极命令停止使用“诸申”这个族名,并改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族”诞生了。很显然,明朝把建州的胡里改人称为“女真”,但皇太极却不认可,他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即满族。皇太极的这道谕旨,也说明了建州女真不是金代女真的后裔,他们之间没有传承关系。

满族是在建州女真的基础上,融合了蒙古族、朝鲜族、汉族等其他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它的主体是建州女真。

虽然满语和金代女真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而且二者之间从语法到词汇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满语和金代女真语不属于同一种语言,是一个大语族下的并列关系,类似于法语与意大利语,德语与英语之间的关系。

尽管满语和金代女真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满族的文字和金代女真文字之间却没有任何关系。

女真人一开始并没有文字,在建立金国之前,女真人使用的是契丹文字。建国之后,女真人参考契丹文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女真大字。

《金史.完颜希尹传》中记载:“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

按照《金史》的说法,金代女真实际上创造了两套文字,最早的文字是由完颜希尹创造的女真大字,后来金熙宗又创造了女真小字,他们都是根据契丹文字来进行创造的。而契丹文字又是参照汉字创造出来的。女真大字和契丹文字以及西夏文字一样,都是参考了汉字的偏旁。由于金国后期推行的汉化政策,最终导致女真文字成为了死字,退出了历史舞台。

满族的文字却和蒙古文字有一定的关联,建州女真时期,各个部族之间采用的是蒙古文字。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等人参照蒙古字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被称为“老满文”,到了明天启三年(公元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关键性的改革,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满文。所以说,满文源自蒙古文字。

发式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金代女真和满族都有辫发的习俗。虽然金代女真和满族都是辫发,但各自又大不相同。

关于金代女真人的发式,史书和一些金代墓葬的壁画中都有描述和展现。宋代徐梦莘编著的史书《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金人)妇人辫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金为饰”;南宋岳珂编撰的《岳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载:“先臣以骑大破之,斩秃发垂环者三千余级”;元代陈准撰写的笔记《北风扬沙录》中记载:“人留辫发与契丹异,耳垂金环,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

年,在黑龙江阿城发现了金代贵族完颜晏的墓葬,根据其墓葬壁画和绘画,我们得知金代女真男子的发式是剃发梳辫,他们将前额的头发剃掉,有点像髡发,但是不披头散发,而是在两耳后梳两条辫子,披在耳后,前面小刘海,然后剩下的是秃头。

所以,金代女真的女子一般是辫盘髻的发式,而男子一般是“辫发垂后”,但辫发也有多种类型,有梳成一条辫子的,也有梳成多条辫子的,有前额留发的,也有不留前额头发的。

满族妇女典型的发式是“两把头”,又称“叉子头”或“旗头”,梳妆时将头发平分成两把,结成横长的发髻;另外在脑后垂下一绺,修成两个尖角,名谓“燕尾”。

满族男子的发式是剃发并梳辫子,就是将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掉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对于那些天生脱发导致秃头或者头发稀疏而导致无法编成长辫的人来说,一般采用假发或者线穗等续接成长辫子。

金代女真人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服饰一般以皮衣、毛衣等为主,而且基本是从头到脚都用皮毛,甚至连袜子都是,所用的皮毛则多种多样,猪、牛、羊、鹿、熊、鱼均有。金代女真妇女的服饰受唐宋的影响,一般为交领长袍,外套是一件对襟褙子,但因受契丹服饰的影响,对襟褙子比唐宋的短小很多。

满族服饰则受蒙古影响较多,后来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马褂、长衫、唐装、旗袍等常见的清朝服饰。

所以,金代女真人的服饰受契丹的影响比较大,而满族的服饰则受蒙古影响较多,两者均有各自的来源。

萨满是一种原始宗教,广泛流传于北亚地区,“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金代女真人信奉的是萨满教,最初的满族人也信奉萨满教,但是满族入关之后,又信奉了藏传佛教,这点也是受到了蒙古的影响。

关于图腾,金代女真、建州女真以及后来的满族也不一样,虽然他们属于鸟图腾,但金代女真的图腾是海东青(类似于鹰),而建州女真的图腾是神鹊(类似于喜鹊),满族形成之后的图腾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乌鸦、柳枝、野猪、鱼、狼、鹿、鹰、豹、蟒蛇、蛙等。

可以这样说,金代女真和建州女真是一个大族系之下的两个不同分支,虽然他们语言相通,但文字不同,发式和服饰也不同,他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而非传承关系,所以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满族是在建州女真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之间存在继承的关系,属于同一个民族。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颜氏的金朝女真,努尔哈赤的后金女真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