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吉祥物,龙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区域古代神话第一神物。众所周知,龙常用来象征祥瑞,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龙还有一位近亲,与其极其相似,却寓意完全相反。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神物长期以来被很多人所忽视,它就是——蛟。
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而有时称蛟龙,但并非龙(犹如猫科动物里的狮子并非猫),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广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与龙齐名常见史书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广义龙类。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而有时称蛟龙,但并非龙(犹如猫科动物里的狮子并非猫)。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蛟与龙非常相似,一般全长三米左右,个头大的宽度超过几米。模样很像龙,但角很短,甚至没有。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胸是赭色,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有四只脚,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所以才会称为“蛟”。
原为龙的前身象征自然破坏力
蛟常常会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权而进行争夺,强大的蛟龙能够夺得住起来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则只能住在细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龙常常会咬鱼,令渔民损失惨重,不过,传说只要把一只鳖放在鱼群,就不会有蛟龙来了。蛟龙在冰冷的水中潜藏五百年后,就能够羽化成为龙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海里,成为龙王的部下,被迫过着不自由的宫廷生活。
传说蛟是龙的前身,蛟异于龙,蛟在水里,而龙则可以变形飞行。“蛟”,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地洞之中。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走蛟”,会沿江入海化龙。所谓“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数修炼得道的鱼类和龟鳖)沿着江河干流入海的过程,一般“走蛟”都伴随着狂风暴雨、江河暴涨、洪水等拥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悬剑桥防备的是走蛟伤害桥梁的。
蛟与龙:五大不同点
龙是一种神物,蛟是一种动物,又称地隐。
1、尾巴不同。蛟的尾巴光秃秃的。与蛇的尾巴根本就没有区别。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大概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之一湾鳄吧)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尾而食之”,即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2、爪子。龙有两对爪子,但是蛟却只有一对爪子。
3、角蛟头上无角,或只有一直角。蛟龙的角是直而短,没有分岔,不像龙。龙是两只分叉的。
4、龙的眼睛是鼓出来的。而蛟龙则不是那样。
5、蛟是水龙,被认为是主江河的。而龙是通称,如果有特指,应该是翻腾在云里,负责主雨的。
为什么说蛟的原型本质上就是鳄鱼?
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蛟的部分特征与鳄鱼的特征相对应,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妄下断言说蛟就是鳄鱼,很多学者把二者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只能说蛟是以鳄鱼为原型而虚构出来的。但根据此点蛟很可能是史前沧龙。
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提出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从体形上而言,蛟鱼应是一庞然大物。另外,蛟鱼还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因而,秦时山东琅娜术士徐市等人也才会以鲛鱼为借口,搪塞其不能完成替秦始皇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罪责。《唐本草》对“蛟鱼”释名称“沙鱼、鳍鱼、蝮鱼、溜鱼”。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盒笔记·述异》)。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石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