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见寺不见山,白蛇法海在此相斗,水漫金山寺
TUhjnbcbe - 2024/2/10 12:25:00

《白蛇传》的传说在咱们中国是家喻户晓,作为四大汉族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被以各种的文艺形式进行了传播。法海将许仙骗到了金山寺,使得他们夫妻分离。白娘子为救许仙,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法海放了许仙,但法海坚决不允许。白娘子无奈之下,只好施展法力,水漫金山,掀起滔滔巨浪,直扑金山寺。法海也施展法术,将袈裟化作长堤,挡住了洪水。白娘子和法海你来我往,各显神通,一时间金山寺上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与传说有关的一切,都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金山寺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寺内庭院深深,古木参天。百年银杏拔地而起,金黄的扇形叶片为古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四季常青,它们的枝叶相互交错,为往来的行人遮挡风雨。大雄宝殿作为金山寺的核心建筑,气势恢宏,殿内的佛像双眼微闭,面容慈祥地俯视着世间的万物。来这里祈愿的信徒们虔诚地叩拜,手中的香火承载着他们的祈愿,希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相传这里是法海和尚的苦修之处,法海是唐朝的宰相裴休之子,裴休非常地信奉佛教,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出家,取名法海。他尊重父亲的意愿,立志向往佛学,历尽波折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洞中一尊法海的石像端坐其中,他的神色冷峻注视着前方,像是在洞察人间的善恶,又像是在对佛法进行沉思。在法海洞内,凝望这尊石像,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与传说复杂交织的万千思绪。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这是王安石在诗中对慈寿塔的描述。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一步步靠近这矗立在金山之巅的慈寿塔,高30米,木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螺旋式楼梯,每层有回廊和栏杆围护,每一层的塔室内,都供奉着佛像或陈列着与金山寺相关的文物。因建于山顶绝崖处,塔身更显挺拔俊秀。远处的长江奔腾不息,江面上飘荡着许多只小船,千帆竞发,汽笛声声,寺庙中传来僧人们的诵经声,置身于此,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康熙当年陪母亲来此游览时,看到了这个金山寺的风景和镇江市的景色,长江水天一色,非常的壮观,于是想要题词。在康熙执笔书写时,“江天一览”的前三个字“江天一”是一气呵成,而后一个“览”字因笔画较多,一时竟想不起来,却不肯“不耻下问”,在嘴里念叨着却无从落笔。周围大臣一见此情,不敢上前提示,怕招来欺君之罪。正在为难之际,其中有一位大臣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这个“览”字是因为思考了很久才写出来的,所以这个字看起来比较显小。

当金色的光芒洒在金山寺,从前那些传说故事在此刻仿佛都被注入了神圣的色彩,在金山寺中感受禅意的幽静,感受香火弥漫在寺庙中的缭绕朦胧之感,感受传说中法海和白蛇在这里争斗的故事。金山寺不是一座普通的庙宇,而是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信徒的信仰以及神话传说。金山寺以其无尽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感受传奇的奥秘,沉醉于千年古刹的韵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寺不见山,白蛇法海在此相斗,水漫金山寺